2024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50強龍虎榜
2025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排名指南
最近十二年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50強完整版榜單:
20252024202320222021/202019201820172016201520142013
教育競爭力評比體系說明
校風評比體系說明
服务全球华人的中英文書籍網上書店
您的購物車是空的

說一切有部之禪定論研究:以梵文《俱舍論》及其梵漢註釋為基礎

  • 作者:惟善 著
  •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5-01
  • 版次:1
  • 商品編號: 10683047

    頁數:407


HK$92.90 (速遞費用須知)
購買額滿HK$158免運費
免郵費優惠僅限香港、澳门、
台灣及中國大陸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禪定論是整個佛教理論體系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印度說一切有部的禪定論則對大乘佛教的發展,特別是對我國佛教禪學理論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本書以梵文原典《俱舍論》第八定品為基礎,參考其梵漢註釋以及漢、法、英等各種譯本,並輔以巴利文經典,對四禪、四無色、等持、等至,以及四無量、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等理論作了系統的分析和論述,並對一些重要的術語從翻譯和歷史演化等角度作了考證和辨析。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古印度前佛教時期的禪
第二節 主流禪修與佛教禪修
一、主流禪修對佛教禪修的影響
二、佛教禪修對主流禪修的影響
第三節 佛教禪修及其目的
第四節 有部及其相關部派
一、說一切有部
二、經量部師和譬喻師
三、分別論者
第五節 關於選題、研究現狀及方法
一、選題目的與意義
二、有部與有部禪定論的研究現狀
三、研究範圍及方法
第二章 禪及其相關術語辨析
第一節 生和定的概念分析
一、生的定義與外延
二、定的定義與外延
三、生與定的不同
第二節 禪的本義與發展
一、禪的本義
二、有部與經部對禪的定義探討
三、四禪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節 三摩地的概念分析
一、三摩地的定義
二、與三摩地相關聯的詞
三、三摩地和等至的區別
四、三摩地作為大地法
五、正三摩地與邪三摩地
六、三摩地與散亂的辨析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三界——對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辨析
第一節 界的定義
第二節 略釋三界
一、欲界六道
二、色界與無色界
第三節 三界分別
一、蘊、處、界
二、二十二根在三界的增上功能
三、三界有情的心理要素
四、三界的緣起
五、四識住與七識住
第四節 三界壽命的侷限性
第五節 有情及其世界的毀滅
一、欲界的毀滅
二、色界天的毀壞
三、第四禪與四無色之無常
第六節 人間為最好的禪修處
第七節 小結
第四章 無色界是否有色(物質)之辯
第一節 色與無色的定義
第二節 有色與無色之別
第三節 分別論者與應理論者之辯論
一、分別論者之教證(figama)
二、分別論者之理證(yukti)
三、應理論者之教證
四、應理論者之理證
五、對引用經典的評定
六、對兩派所引經典之討論
第四節 「無色」問題之解決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無想定與滅盡定之辨析
第一節 無想定
一、早期佛經對無想定的探討
二、阿昆達磨中的無想定
第二節 滅盡定
一、滅盡定的定義
二、有關滅盡定的經典
三、滅盡定的修習者
四、滅盡定的獲得
五、滅盡定的所依
六、意成身與滅盡定
七、入滅盡定
八、滅盡定的性質與異熟
九、滅盡定的位置
十、滅盡定的期限
十一、滅盡定的力量
十二、出滅盡定
十三、觸的生起
十四、死亡與滅盡定的不同
十五、為何叫滅受想定
第三節 無想定與滅盡定之異同
第六章 有關無想定與滅盡定的辯論
第一節 無心之辯
一、「俱」字的兩層含義
二、從心與心所的關係上論證
三、從三法和合來論證
四、從識是否不離身來論證
五、心之生起
六、兩種作為實體的定
七、眾賢的結論
第二節 滅盡定是佛教修行的目標嗎?
一、涅架之義
二、滅盡定與涅槃之相似
三、滅盡定與身證
四、滅盡定之正見
第三節 小結
第七章 四禪所具備的基本要素
第一節 不染污禪所具備的要素
一、禪支的建立
二、近分定與四無色無禪支
三、分別釋禪支
第二節 染污禪所具備的要素
第三節 動禪與不動禪
第四節 禪作為生存界之受差別
第五節 小結
第八章 等至的不同種類
第一節 略釋三種等至
一、味等至
二、淨等至
三、無漏等至
第二節 三類等至的獲得
第三節 三類等至相生論
一、從無漏等至無間生淨無漏等至
二、從淨等至無間生起淨無漏等至
三、從染污等至無間生起淨等至
第四節 四種淨等至
第五節 修習超等至
第六節 等至依身、所緣與斷煩惱
第七節 無漏等至及諸淨近分定所斷煩惱
第八節 八近分定與中間定
第九節 小結
第九章 九等至與解脫的關係
第一節 九等至的範圍界定
第二節 四禪與四樂通行的關係
第三節 佛依樂速通行而證悟
第四節 佛陀及其弟子依第四禪人涅架
第五節 四禪與四五色定的不同特點
第六節 生天界與解脫之趨向
第七節 小結
第十章 論種種三摩地
第一節 有無尋伺三摩地
第二節 空、無願、無相三摩地
一、三三摩地的建立
二、三三摩地與三解脫門
三、三三摩地的差別相
第三節 三重三摩地
一、三重三摩地的建立
二、三重三摩地是有漏
三、三重三摩地之生起
第四節 四修三摩地
第五節 小結
第十一章 論金剛喻定的特色
第一節 金剛喻定與無間道
第二節 金剛喻定與智
第三節 金剛喻定與依地
第四節 金剛喻定與斷煩惱
第五節 金剛喻定的力量
第六節 小結
第十二章 依定所起功德:四無量的修學體系
第一節 什麼是四無量
第二節 為何稱之為「無量」
第三節 四無量的性質
第四節 四無量定之行相
第五節 四無量之所緣境
第六節 四無量的所依處——界與地
第七節 修四無量觀能對治煩惱
第八節 四無量的修習
一、慈無量的修習
二、悲與喜無量的修習
三、舍無量的修習
第九節 修四無量觀的行者
第十節 修四無量觀的功力
第十一節 修四無量觀的果報
第十三章 論依定所起功德: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
第一節 八解脫
一、八解脫名目
二、解脫的定義
三、具足住之本意
四、八解脫的建立
五、八解脫之所緣境
六、八解脫的不同特色
七、修八解脫的理由
八、何許人能生起八解脫
九、何為「身作證」
第二節 八勝處
一、八勝處名目
二、眾賢對「勝處」的解釋
三、前三解脫與八勝處的關係
第三節 十遍處
一、遍處之名目
二、何為遍處
三、眾賢對「遍處」的解釋
第四節 解脫、勝處、遍處的所依和獲得
第五節 解脫、勝處、遍處之辨別
第十四章 結論
一、聖者成就的等至的數目
二、不同部派的基本觀點
三、爭論中所涉及的問題
四、大乘禪定理論的發展
附錄:漢梵/巴重要術語名稱對照
參考文獻
後記


我們接受以下的付款方式︰VISA、Mastercard、JCB 信用卡、PayPal、銀行轉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