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50強龍虎榜
2024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排名指南
最近十一年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50強完整版榜單:
2024202320222021/202019201820172016201520142013
教育競爭力評比體系說明
校風評比體系說明
服务全球华人的中英文書籍網上書店
您的購物車是空的

媒體話語權:美國媒體如何影響世界

  • 作者:張國慶 著
  •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0-01
  • 版次:1
  • 商品編號: 11111451

    頁數:253

    ISBN:9787300164632


HK$64.00 (速遞費用須知)
購買額滿HK$158免運費
免郵費優惠僅限香港、澳门、
台灣及中國大陸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媒體像現在這樣重要:「媒體不再是反映現實,它就是現實。如果飢餓的索馬里兒童被媒體報導,全世界都想為此做些什麼。如果沒有,他們就不存在,人們什麼也不會去做。」美國媒體如何影響世界,並通過話語權的爭奪為美國獲取最大利益?《媒體話語權:美國媒體如何影響世界》作者張國慶集多年潛心研究功力,為我們深度揭示了媒體話語權的方方面面:媒體人與政客的微妙平衡與博弈、媒體背後的利益集團、媒體怎樣影響國內政策走向、政治家又如何巧妙利用媒體、外交與戰爭中的媒體如何發揮巨大作用……《媒體話語權:美國媒體如何影響世界》為轉型期中國內外話語權建設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啟發和借鑑。

 

作者簡介

  張國慶,國際問題專家,著名專欄作家。著有《總統們:美國崛起的秘密武器》、《一個人的世界:透視布什》等書,在幾十所大學及諸多政企部門做過時政講座,接受過數百家國內外媒體採訪,一些觀點被美聯社等國際媒體採信,在中央及地方電台、電視台數百次出任嘉賓和主講人。曾入選「當代中國意見領袖」。寫作座右銘 把複雜的事情講清楚,把專業的問題說通俗,把嚴肅的話題寫輕鬆。

目錄

第一章 話語權是什麼
關於話語權的研究
贏得話語權的四大要素
不完整的話語權

第二章 話語權與物質基礎密切相關
從財務獨立到廣告依賴
公司化和集團化趨勢

第三章 贏得話語權需要利益平衡
保護受眾利益和維護國家利益
與國會和利益集團共生

第四章 媒體與白宮相互影響
美國媒體如何影響政府決策?
美國總統的「新聞課」
爭出來的話語權
媒體受到白宮的反影響

第五章 活躍在戰爭與國家安全第一線
戰時新聞管制與越戰的「教訓」
五角大樓對越戰報導的反思
「9‧11」與國家安全至上
伊拉克戰爭中的美國媒體
媒體最終與布什政府分道揚鑣

第六章 傳播價值觀
美國媒體的意識形態
美劇走俏全球與好萊塢效應
美國媒體的「慈善力」
媒體一智庫一政府的利益聯合體

第七章 用自律保護話語權
新聞自律是對話語權的保護
美國媒體的內容監督和糾錯機制
管理漏洞與媒體自律的新發展

第八章 新媒體、新挑戰
新興媒體的崛起與時代背景
Facebook效應
社交網站政治化:從茶黨運動到英國騷亂
誰在挑戰社交網站?

前言

  「話語權」是近年來文化與傳媒研究和政治研究中出現頻率頗高的一個詞。簡言之,「話語權」指的是影響和控制輿論的權力與能力。話語權決定公眾輿論的走向,還進一步影響社會的發展方向。
  我的學友張國慶先生多年來從事美國媒體的研究,他本人也在中國媒體上就國際事務發表過諸多評論,取得了可觀的影響和知名度。他在2011年1月出版的《話語權:美國為什麼總是贏得主動》一書中,曾很通俗地闡釋過美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問題。而美國媒體在擴大本國的全球話語權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這本新書更為理性和系統地從學術上闡述了美國主流媒體是如何贏得社會尊重進而獲得話語權的。本書剖析了美國媒體話語權的四個來源,即「贏得信任感,增加吸引力,強化依賴感,提高服務性」,揭示了美國媒體與政府相互監督、相互合作又相互推動的複雜關係,以及媒體同國會、利益集團、大企業的利益關聯。本書還分析了美國媒體在國際上長期保持領先優勢的原因。
  和同類著作相比,本書有幾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揭示了媒體市場化和集團化所帶來的「雙刃劍」效應。一方面,美國媒體通過市場化獲得財政上的獨立,給自己的相對客觀和超脫奠定了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在賺取巨額廣告收入的同時,媒體也受到廣告商無孔不入的影響。美國媒體的話語權,尤其是在其集團化之後,歸根結底同它們背後控股的財團脫離不了干係,它們所擁有的新聞自由也就不能不具有很大侷限性。從經濟的角度研究媒體話語權,是一個重要的嘗試。
  二是深入剖析了媒體與政府的關係。媒體同政府是一種互為「雙刃劍」的關係。書中列舉了幾位美國總統借力或失利於媒體的案例。善於和媒體打交道,能夠提升總統和政府官員的執政力與話語權;反之,政客一旦得罪或忽視媒體,就可能在輿論和政治上遭受致命的打擊。對於媒體來說,政府(包括國會、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司法機構等)既是不得不依靠的重要信息渠道,又是監督的對象和爭奪話語權的對象。過於偏向政府和過於仇視政府,對媒體都是不利的。美國媒體的歷史,就是一部同政府互動關係的歷史。
  三是深入探討了媒體的意識形態及其在價值觀傳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書對美國社會和媒體意識形態的分析是一個最大的亮點。美國主流媒體獲得國內外話語權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們的報導傾向同美國社會的價值觀融為一體。它們的關注點,同美國普通公眾和社會精英的關注點基本一致而且相互滲透。美國對外傳播其價值觀的熱情,主要源於其社會而非其政府。美國掌握國際話語權的主要中介,是它的媒體、文化產業、企業,以及以非營利組織為代表的公民社會。如果美國媒體脫離了公民社會,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動美國慈善事業方面,美國媒體也發揮了不小的監督和促進作用。
  在閱讀本書的時候,讀者應該會想到中國的國家話語權、媒體話語權、國際形象、文化軟實力等等時下的熱門話題。本書的許多實例、分析和觀點,都對探討上述話題具有借鑑意義。但是,就我這個第一讀者來說,從本書中看到更多的是美國特色而非媒體運作的一般規律,是中美社會、體制、文化、觀念、意識形態的反差。美國媒體的性質、規範、歸屬、價值觀都同中國媒體不同。美國主流媒體同商業集團、政府、社會的多角互動關係,與中國政府對主流媒體和公眾輿論的指導作用也是完全不同的。同樣都是「弘揚主旋律」,主導者、目標、角色、手段卻差別很大。如此看來,對美國媒體話語權的研究,必須以對美國的整體認識為基礎。這一點,本書的確做到了。
  本書的撰寫十分注意遵守學術規範,在參考了大量中英文著述的基礎上闡發自己的觀點。豐富的案例和恰到好處的圖解及數據,都對讀者更好地理解美國媒體贏得話語權的「路線圖」有所幫助。作者對美國媒體的研究保持了客觀和理性的態度,既總結了其贏得話語權的成功經驗,也指出了其在自律、公司化、官僚化和壟斷化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與問題。伊拉克戰爭的案例更是呈現出美國媒體在國家安全和獨立報導方面所面臨的尷尬與困境。
  如果說這樣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還有什麼可以改進之處,那就是鮮活的資料尚嫌不足。中國學者研究美國,基本上根據的都是美國的書面和網上資料,很少有通過實地考察和個人接觸獲得的第一手材料。當然,對於張國慶學友這樣一位年輕研究人員來說,這樣說近乎苛求。之所以敢如此苛求,是因為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工作時,同國慶結下了私人情誼,知道他是一位非常勤奮而又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衷心希望他能在本書付梓之後,能更多、更深入地瞭解美國社會,以便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王緝思
  2012年初秋於北京大學

精彩書摘

  戴維‧哈爾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曾感慨地說:「廣播事業是一種奇怪的職業。它是世界上推銷肥皂的最有力的工具,也可以成為世界上為公眾服務最有力的工具。因此,它總是陷入它的雙重職能之間。一方面,它應該為公眾服務,因為它是經政府批准的;另一方面,它也應該推銷商品,因為正是靠了商品市場和股票市場,它本身的物質設備才不斷改善。因此就有某種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大規模衝突。在這種種衝突中,為公眾服務的職能很少佔上風,儘管電視的大部分最佳節目都是新聞和公眾服務節目……」②但也正是有了這些新聞和公眾服務節目,它的推銷才會有效。這也是服務性具有決定意義的原因所在。
  強化受眾的喜好,也是媒體服務性的重要追求。如前所述,受眾對於題材或提供者(如專欄作家或主播)的偏好,有助於提高其對媒體的熟悉感,從而客觀上提升了媒體的吸引力。為此,無論是紙媒還是電視、電台及新興媒體,都在努力以內容的豐富性和個性,以及專欄作家或主持人及嘉賓的個人魅力強化受眾的某種喜好,而事實上,確實有很多受眾就是衝著某一檔節目、某一位專欄作家或主持人而成為忠實的讀者或觀眾(聽眾)的。這種服務意識,與很多媒體領導人所強調的「內容為王」理念相呼應。
  公共廣播也體現出美國媒體的服務性。公共廣播公司(Corporation for Public Broadcasting,CPB)是根據1967年公共廣播法案成立的非營利性的廣播電視機構,其主要任務是扶植公共廣播事業的發展,經費來源於聯邦政府的撥款和社會各界的捐助。1969年公共廣播公司設立「PBS公共電視網」(由354個加盟電視台組成),負責管理通過衛星向全國公共電視台傳送節目和公共電視台之間的業務聯繫。公共電視最知名的節目是《芝麻街》,從1969年開播後便迷住了全國的兒童,連同它的其他兒童節目陪伴著一代代人成長起來。此外,它的Nature(自然系列)也十分受歡迎,曾贏得了360多項榮譽。值得一提的,還有1970年成立的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NPR),下面有將近800家地方公共台,每天有10%以上的美國人在收聽它們的節目,尤其是其早間綜合新聞節目(Morning Edition)在美國影響極大,是電台節目中聽眾最多的。與商業廣播不同的是,無論是PBS還是NPR,走的都是公益路線,幾乎屏蔽了所有暴力和色情內容,對廣告有著嚴格的時間限制(每次不超過10秒,每小時不超過3分鐘;而商業廣播每次可達3分鐘,每小時可達18分鐘),主要靠政府的撥款和社會捐助,由於它們很好地服務了公眾,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而家長們更是將它們視為可放心讓孩子收看和收聽的「安全頻道」,從而擁有了青少年節目的話語權。為支持公共廣播,麥當勞產業創始人的遺孀科羅剋夫人在去世前,決定將2億多美元的財產捐贈給NPR,而這筆資金被認為是美國所有的文化機構有史以來收到的最慷慨的捐贈。
  話語權也是良性競爭的產物,這一點在服務性方面體現得尤為明顯。在「五角大樓文件案」中,《紐約時報》率先發表了五角大樓秘密文件,搞得《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等媒體措手不及。在《華盛頓郵報》主編貝林厄姆‧布萊德利(Bellingham Bradley)心目中,《紐約時報》是一家大報,他要趕上它,當每天早上人們在談論著《紐約時報》的五角大樓報導時,他就會為居於次席而感到煩惱,這使他作出決定,改寫和引用《紐約時報》的材料。於是乎,就出現了這樣一幕:《紐約時報》迫於壓力暫停了報導,而《華盛頓郵報》卻跟了上來,看到此情形,《紐約時報》很快又恢復了報導。此後,美聯社等媒體也加入了報導的行列,使得此事變成了全國性乃至世界性的事件。《紐約時報》由此提升了話語權,而《華盛頓郵報》則鍛鍊了隊伍,並在此後的「水門事件」的報導中脫穎而出。 在另一個事例中,這種競爭不僅帶給民生問題以更多關注,也體現了媒體的社會責任感,而這種社會責任感正是話語權的一個重要來源。20世紀80年代中期,鑑於非洲頻繁發生饑荒,媒體對埃塞俄比亞大饑荒也採取了冷淡旁觀態度。但是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卻對該事件進行了長達3天連續報導,結果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共鳴,這促使其他電視網和紙媒體的爭相介人和報導。

 



我們接受以下的付款方式︰VISA、Mastercard、JCB 信用卡、PayPal、銀行轉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