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50強龍虎榜
2024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排名指南
最近十一年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50強完整版榜單:
2024202320222021/202019201820172016201520142013
教育競爭力評比體系說明
校風評比體系說明
服务全球华人的中英文書籍網上書店
您的購物車是空的

大學素質教育:理論建構與實踐審視

  • 作者:賈永堂 著
  • 出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10-01
  • 版次:1
  • 商品編號: 10343117

    頁數:286

    印刷時間:2006-10-01


HK$38.30 (速遞費用須知)
購買額滿HK$158免運費
免郵費優惠僅限香港、澳门、
台灣及中國大陸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素質教育堪稱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大學教育改革的第一大潮。提出大學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從教育觀的變革人手,實現中國現代大學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系統創新。本文力圖通過對現實的大學素質教育的總結與反思,全面揭示大學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中的問題,希望有助於大學素質教育理論的深化和實踐的完善。
  《大學素質教育:理論建構與實踐審視》首先從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提出及其對大學教育的啟示,大學教育思想大討論與大學素質教育的提出,大學素質教育的實施進程等方面對中國大學素質教育的由來與進程進行了系統追述,認為從理想的角度看,一切教育本就應該是素質教育。提出素質教育,正是為了扭轉教育的非本質化方向,使教育向其本質回歸,從訓練走向教化,從專注於受教育者工具價值的發展到著眼於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或者說,是為了使教育成為真正的教育。大眾化和個性化是現代教育的現實與理想基礎,或者說是其不可分割的兩翼,二者不可偏廢。但在現實中,教育的大眾化往往帶來劃一化的後果。如何使面向大眾的教育適應個性化的要求,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大難題。僅僅依靠變革教學方法,或儘可能因材施教,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要解決這一難題,須從教育的根本思想的轉變入手,全盤考慮現代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的整體變革。提出素質教育,正是要關注個性,尊重差異,並使教育建立在重視個性的思想基礎之上,實現教育思想的根本轉變。接著,《大學素質教育:理論建構與實踐審視》集中討論了素質教育的基本理論,界定了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辨析了素質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分野,探討了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之間的辯證關係。
  《大學素質教育:理論建構與實踐審視》提出,一般意義上的素質,也即哲學與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主要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和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的認識與社會實踐,逐漸養成的比較穩定的基本品質及其動態發展可能性,是先天因素與後天環境與教育綜合作用的產物,是個體身心特點綜合的、內在的及整體的體現,有時也被稱為「素養」。其基本內容是精神境界、思維品質、文化涵養和行為規範。廣義的素質是遺傳性、養成性與獲得性的統一。
  素質教育主要是一種教育思想,它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進而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為最終目標,強調綜合利用遺傳和環境的正面作用,調動學生認識和實踐的主觀能動性,形成理想的教育合力,促進學生生理與心理、智力與非智力、認知與人格等因素主動而和諧的發展,促進人類文化向學生個體身心品質的內化及個體精神境界的提高,並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核心是促進學生理智與個性的充分、自由的發展,使之成為一個相對完整的人。素質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分野集中體現在哲學基礎及教育目標、模式與進程觀的不同上;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思想在總體思想上是一致的,但素質教育因明確倡導著眼於個體及其發展而更具有現代性,素質教育成立與否的依據,並不在於它是否與全面發展教育思想相一致。《大學素質教育:理論建構與實踐審視》最後考察了大學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分析了提出大學素質教育的背景與依據,討論了大學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人文教育、通識教育及傳統文化教育之間的矛盾關係,揭示了大學素質教育的內在侷限及實踐中的問題。《大學素質教育:理論建構與實踐審視》認為,大學教育的素質教育取向主要源於大學教育內在的自我完善的要求,而非社會與時代發展對大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大學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對個體內在精神世界的修養的高度關照;大學素質教育思想與專業教育形式之間並不存在截然對立,但我國現在沿襲的專業教育模式因強化了專業教育的固有侷限而的確存在著與素質教育相悖的一面,故推進大學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於重新評價並以素質教育思想改造現有的專業教育;大學素質教育的重點與難點是重新認識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並通過整合實現二者的融合;實施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與途徑是強化通識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但又不能完全侷限於通識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大學素質教育作為一種理論,存在著哲學基礎不明確、無法左右實踐等內在侷限,由此導致了大學素質教育實踐中的諸種問題,包括指導思想混亂,制定規範滯後,環境條件不完備等。大學素質教育要走出目前的困境,根本出路在於澄清理論,使教育回歸到它自己的本質上去,使大學回到自己的本位上去,並以澄清後的理論指導實踐、規範實踐。


 

目錄

引言
第1章 我國大學素質教育的由來與進程
1.1 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提出及其對大學教育的啟示
1.1.1 素質教育的最初提出
1.1.2 中小學素質教育的特點與影響
1.2 大學教育思想大討論與大學素質教育的提出
1.2.1 大學教育思想大討論的背景、內容與意義
1.2.2 大學素質教育的提出
1.2.3 我們究竟為什麼要提出素質教育
1.3 大學素質教育的實施進程
1.3.1 從自發探索到系統組織
1.3.2 從文化素質教育到全面素質教育
第2章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2.1 素質與素質教育
2.1.1 素質的概念
2.1.2 對素質教育的界定
2.2 素質教育的基本特性
2.2.1 素質教育是對教育本質的逼近
2.2.2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促進主體性的發展
2.3 素質與素質教育概念的泛化
2.3.1 素質與素質教育概念的泛化
2.3.2 概念泛化的消極影響
第3章 素質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分野
3.1 素質教育與傳統教育的關聯
3.1.1 傳統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外延界定
3.1.2 素質教育與傳統教育的關聯
3.2 素質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分野
3.2.1 二者的哲學基礎不同
3.2.2 兩者對教育價值、教育目標、教育功能及實施目標的模式、過程與狀態的理解不同
第4章 素質教育理論對全面發展教育思想的繼承與超越
4.1 全面發展教育思想的歷史演進
4.1.1 人的全面發展與全面發展教育思想的萌芽及早期發展
4.1.2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提出
4.2 全面發展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
4.2.1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全面發展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
4.2.2 如何正確認識馬克思、恩格斯關於全面發展教育思想
4.2.3 全面發展教育思想的歷史意義與主要侷限
4.3 素質教育理論的時代性與超越性
4.3.1 素質教育理論的相對務實性
4.3.2 素質教育理論的時代性
第5章 大學教育的素質教育取向
5.1 大學教育的本質特性與大學教育的素質教育取向
5.1.1 對大學教育的本質特性的傳統解釋
5.1.2 大學的任務與大學教育的本質特性
5.1.3 大學教育的素質教育取向
5.2 大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依據
5.2.1 大學素質教育的外在依據
5.2.2 大學素質教育的內在依據
第6章 大學素質教育的難點之一:重新評價並全面改造專業教育
6.1 專業與專業教育
6.1.1 專業與專業教育的歷史嬗變
6.1.2 大學教育的專業性
6.1.3 專業教育(專門化教育)的利與弊
6.2 我國大學專業教育模式的形成及其侷限
6.2.1 我國大學專業教育模式的形成
6.2.2 我國現代大學專業教育模式的分析與評價
6.3 大學專業教育的改造
6.3.1 矛盾關係辨析
6.3.2 大學素質教育不能繞過專業教育
6.3.3 大學專業教育本身必須進行改造
第7章 大學素質教育的難點之二:重新認識並有效整合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
7.1 人文教育的內涵與歷史
7.1.1 人文教育的概念
7.1.2 人文教育的歷史演進
7.2 大學素質教育與人文教育
7.2.1 大學素質教育必須強調人文導向
7.2.2 大學素質教育不能侷限於人文教育
7.3 大學素質教育與科學教育
7.3.1 科學教育的內涵與歷史
7.3.2 我國科學教育的突出問題
7.4 整合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
7.4.1 整合問題透視
7.4.2 整合理論探討
7.4.3 對整合範式的初步思考
第8章 強化通識教育: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與內容
8.1 通識教育的由來、內涵與意義
8.1.1 通識教育的概念與內涵
8.1.2 通識教育的歷史演進
8.2 我國大學通識教育難以深化的根本原因分析
8.2.1 缺乏自由教育的根基,使通識教育觀難以生根發芽
8.2.2 強大的功利主義傳統擠壓了通識教育思想與實踐的生長空間
8.2.3 我國現代大學的組織形式及學科制度客觀上抑制了通識教育的發展
8.3 大學素質教育不應侷限於通識教育
8.4 大學素質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
8.4.1 傳統文化教育的內涵與意義
8.4.2 大學素質教育不應侷限於傳統文化教育
第9章 對我國大學素質教育實踐的反思
9.1 反思我國大學素質教育實踐的必要性
9.2 大學素質教育實踐的基本狀況
9.2.1 對我國大學推進素質教育途徑與方法的調查與分析——大學做了什麼
9.2.2 大學推進素質教育途徑與方法的調查和分析——來自大學生的聲音
9.3 對我國大學素質教育實踐的總體審視
9.3.1 大學素質教育實踐中的突出問題
9.3.2 制約大學素質教育實踐水平的根本因素
9.4 新世紀大學素質教育的走向
9.4.1 理論研究將進一步強化,有關觀念將逐漸澄清
9.4.2 教師素質的提高、物質條件的改善和制度規範的建設將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
9.4.3 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改革實踐將趨於深化和成熟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我們接受以下的付款方式︰VISA、Mastercard、JCB 信用卡、PayPal、銀行轉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