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50強龍虎榜
2024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排名指南
最近十一年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50強完整版榜單:
2024202320222021/202019201820172016201520142013
教育競爭力評比體系說明
校風評比體系說明
服务全球华人的中英文書籍網上書店
您的購物車是空的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記

  • 作者:廣超法師 著
  •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7-01
  • 版次:1
  • 商品編號: 10160023

    頁數:358

    印刷時間:2009-07-01


HK$63.20 (速遞費用須知)
購買額滿HK$158免運費
免郵費優惠僅限香港、澳门、
台灣及中國大陸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稱《圓覺經》,經名中的「圓覺」,是「圓滿覺性」的意思,此經是講述如來境界,闡揚萬法實相是本來圓滿覺性的經典。
  大乘佛法說,覺悟有圓滿與不圓滿的差別,佛的覺悟是最圓滿的。《圓覺經》所闡明的重要教法是:一切法都是圓覺妙心的顯現,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而覺性也周遍法界。覺性不只是一般的見聞覺知,甚至沒有思想的物質——能量的聚合,都是覺性的顯現,都是圓覺妙心的流露。所以,眾生與佛都在大覺中。然而,眾生迷惑於根塵識的識境,不知自己與佛同具覺性的平等法性。大小乘皆同意證悟涅槃時,是根本智覺悟涅槃寂靜無生,證無生之智當然不是生滅法,因此,此智非證時新生,乃至迷時(本不曾迷)亦不曾失去。迷時的心雖不知有此智,卻未曾離開過此智。此能證悟無生的根本智,在大乘經典稱為「大圓鏡智」,本經說是遍滿法界的「本具圓覺妙心」。
  近代人把大乘佛法分為唯識、中觀、如來藏三大體系,本經被歸為如來藏體系的經典。如來藏的教法認為,根本智非後得——本有圓覺妙心,此心此智非因非緣——真如不動。然而,此智非無又非新生,於世俗應稱為有。或許如來藏經典較晚傳出,於是,近代以來有的佛教研究者認為《圓覺經》是後期大乘論師杜撰,「非佛說」。然而,中國佛教歷代禪宗及天台宗祖師,最推崇如來藏教法;藏傳佛教教派中的寧瑪、薩迦、噶舉、覺囊等派的高僧大德的論著,都一致推崇如來藏教法的見解,認為是最了義教。對於修行人與有些佛教研究者對於如來藏和本經的不同看法,我個人認為,佛法應以修證者的體驗心得為依據。有些佛教研究者研究經論不是以修行為目的,其研究的結論,不適合作為修行者抉擇佛法的依據。
  在解說如何轉迷成悟方面,無著成立唯識宗,依佛在唯識經典所開示的阿賴耶識,來建立宇宙人生的因果,認為阿賴耶識是眾生均有的,阿賴耶識顯現的共業境界是各自互相無交涉但同步的境界,在說明解脫及成佛的道果次第時,則建立轉識成智。龍樹成立中觀宗,則依佛在般若經典所開示的般若性空,建立二諦解說,認為世俗諦緣起性空,勝義諦離言畢竟空,多破邪見,少說修道次第。如來藏教法正如經文所說:「是經唯顯如來境界」,直顯佛智及其所證離言智境,不需宣講唯識的轉識成智,也沒有中觀的破邪顯正,只需離妄則真顯。此不可思議的佛境界只有利根菩薩才能證知,佛境界絕非思想體系,諸佛智境非人類所能思議,但不容置疑。因此,在閱讀本經時,應當如敬佛一般,敬重本具光明、遍滿法界的自心。
  若你確信萬法本是圓覺妙心所顯,當你閱讀這本講記時,別忘了當下這一刻,你正在自導自演自看此圓覺妙心,乃至本經也是心的顯現,也是業力因果精彩演出「我在讀經」。你今生來此,本是莊嚴微妙的人生戲,亦稱為不可思議的業力,本是圓覺妙心的顯現,戲名叫人生,導演叫妙心,主角叫凡夫。
  當你一頁頁翻閱時,別忘了,不是經的內容不可思議,而是在一個更深層次上,是你演得那麼不可思議,精彩無比!


 

目錄

序言
緒引
釋經題與譯者
第一章 文殊菩薩——本具真如智即菩提因
一、開示諸佛因地法行的圓覺法會緣起分
二、清淨真如波羅蜜菩提涅槃是成佛之因道果
三、眾生無明顛倒妄認識境,執有身心輪轉
四、無明非實如夢如空華,醒悟無生則空華滅
五、如來因地知本性無生死、此覺性非有無
六、不動之如來藏無生滅,如法界性圓滿遍十方
第二章 普賢菩薩——圓頓如幻三昧無漸次
一、幻化皆妙心故,圓頓菩薩頓修如幻三昧
二、幻身幻心修亦幻,幻滅無心誰解脫?
三、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幻滅則覺心不動
四、先離幻境次幻心,離亦離至無所斷無所離
五、頓悟者知幻即離無方便,離幻即覺無漸次
第三章 普眼菩薩——圓頓滅幻識淨漸圓覺
一、垢盡幻滅性淨覺圓滿,圓頓菩薩漸修入佛境
二、新學菩薩修戒定,觀身心皆幻破實有執
三、漸次滅幻身、幻心、幻塵、幻滅,垢盡清淨
四、漸修者迷淨圓覺有幻垢,須垢盡方悟垢非實
五、智境幻滅覺圓明,反觀識境根塵道品皆清淨
六、智境覺性淨不動,知三世根塵諸法遍法界
七、智境心光覺圓滿,照見生死涅槃體無二
八、圓覺寂照本成佛,生死涅涅槃如夢如空華
九、本無輪迴涅槃、來去、得失、取捨,亦無證者
第四章 金剛藏菩薩——凡夫依識境辨圓覺
一、凡夫依識境輪轉心,辨圓覺有惑無惑
二、取捨心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而生三惑
三、輪迴涅槃起滅如幻翳空花,翳滅非空則花亦無
四、眾生礦成佛純金,金性本圓滿非佛成不成
五、聲聞涅槃猶未證圓覺大寂滅,何況在輪轉者
六、凡夫有為造作心問無為佛境,非為正問
第五章 彌勒菩薩——依惑立業道依障立種性
一、因愛厭故有五業道,因二障故修道有五種性
二、輪迴根本是愛及諸欲,愛慾為因,愛命為果
三、業道有善、惡與不動,非業有示現與涅槃界
四、修佛菩提有事理二障
五、依二障可分五種性
六、菩薩回入塵勞,大悲示現種種形相、境界
第六章 清淨慧菩薩——隨順覺性有五漸次
一、於圓覺迷實有幻化,除幻妄功用有五漸次
二、圓覺自性無取無證,凡夫、菩薩性自平等
三、妄功用時有漸次,故有五種隨順覺性
四、為何圓覺性非性有,諸善惡性即圓覺性?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薩——漸悟頓修三法門
一、滿功德菩薩成就念定慧力,圓證三法成佛果
二、奢摩他修定力,清淨心離幻內寂靜智境法門
三、三摩缽提修念力,觀幻心開幻眾的識境法門
四、禪那修慧力,無依心超礙無礙境證無生法門
五、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
第八章 辯音菩薩——漸悟漸修二十五定輪
一、非圓頓人隨習性與根機,修三法有二十五輪
二、最下根只成就離幻、觀幻、滅幻其中一法
三、聲聞離染習重,先證悟奢摩他之清淨智境
四、菩薩觀幻習重,先證悟三摩缽提之幻化識境
五、緣覺滅幻習重,先證悟禪那之寂滅無二境
六、第九地圓修三法,第十地圓證三法
七、鈍根懺悔經三七日,後求哀佔察修某輪
第九章 淨諸業障菩薩——先除愛染四相障
一、眾生執我、人、眾生、壽命生我愛與法愛
二、於本淨覺心妄執成識境,而妄見人我輪迴涅槃
三、於本起無明執身心有我,為隨順我生憎愛
四、凡夫所執我、人、眾生、壽命四相
五、道人不了四相終不成就聖果
六、有我愛故,有證有悟、憎生死愛涅槃
七、有法愛故,執清淨法,因法而毀譽 喜
八、不了四相未斷我愛,修行徒增諸病
九、當精勤降伏煩惱,彼我恩愛一切寂滅
第十章 普覺菩薩——末世尋師求法離四病
一、師無憎愛人我心,法離作任止滅
二、善知識應具圓覺正見,示有過但心清淨
三、善知識所證法應離作、任、止、滅四病
四、修行要點:事師斷 慢,觀自他同體
五、成道要點:平等心,除憎愛心及人我相
六、發心:令眾生入圓覺,不著人我及覺悟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未悟凡夫懺悔修三法
一、凡夫先禮佛懺悔,後安居修圓覺三淨觀
二、安居前行:先禮佛懺悔,後作安居羯磨
三、安居正行:修三種圓覺淨觀
第十二章 賢善首菩薩——受持果乘之頓教
一、總結:如來果乘之教,頓、漸根機皆攝
二、此經是三世如來所守護、菩薩所皈依
三、圓覺、了義、秘密三昧、佛境界、如來藏
四、此是如來境界之教,果位至於佛地
五、此頓教大乘,頓漸根機皆應奉持
六、修習此經功德勝過度百恆河沙阿羅漢
七、護持經者有金剛、諸天王、鬼王

 


我們接受以下的付款方式︰VISA、Mastercard、JCB 信用卡、PayPal、銀行轉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