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50強龍虎榜
2024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排名指南
最近十一年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50強完整版榜單:
2024202320222021/202019201820172016201520142013
教育競爭力評比體系說明
校風評比體系說明
服务全球华人的中英文書籍網上書店
您的購物車是空的

江南士紳與江南社會(1368-1911年)

  • 作者:徐茂明 著
  •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04-12-01
  • 版次:1
  • 商品編號: 10127139

    頁數:356

    印刷時間:2004-12-01


HK$46.20 (速遞費用須知)
購買額滿HK$158免運費
免郵費優惠僅限香港、澳门、
台灣及中國大陸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在程應繆、張家駒、魏建猷等老一輩專家、學者的引導下,半個世紀來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形成了求實、創新的風格,一方面著意培養紮實的史學功底,另一方面注意增強創新意識,揚長避短,佔領學術前沿。目前歷史系已擁有二個博士點和一個博士後流動站。
  1982年,中國近現代史學科開始招收碩土研究生。1994年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近代社會研究所。2000年中國近現代史博士點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設立,2001年在研究所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並於同年被評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為唐力行教授。目前學科分為三個方向:區域社會經濟研究、社會問題與社會變遷、下層社會和幫會研究。各方向帶頭人分別是唐力行、蘇智良、周育民。
  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以轉型期中國社會研究為中心,形成了以下四個特點:
  一、整體中國與區域社會研究相結合。區域史研究是國際史學界的新趨向。我們重點研究的江南區域(含上海、徽州)是社會轉型頗具特色的地區。區域社會是整體中國的一部分,是整體中國的細胞形式,解剖某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區域社會,本身就有助於我們深化對整體中國的認識。而且下層民眾是生活在一個個具體的區域社會中的,我們要眼光向下,關注歷史上下層民眾的社會生活、組織結構、宗教信仰、傳統文化,以及他們與社會大變動的關係等等,重建社會生活的實態,都離不開區域史的研究。例如《江南儒商與江南社會》、《明清以來徽州區域社會經濟研究》、《商人與文化的雙重變奏——徽商與宗族社會的歷史考察》、《近代上海黑社會研究》、《舊上海黑社會研究》等區域性研究所構築的社會實態,都有助於加深對整體中國的認識。我們在進行整體中國研究時,也注意充分利用區域資料,力圖做到宏觀與微觀相結合,例如《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中國幫會史》、《中國會道門》等。
  二、長時段與短時段相結合。我們認為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標誌著中國傳統社會轉型的開始。無論是區域社會的研究、秘密社會的研究還是近現代社會問題或知識分子的研究,都不能侷限於1840年後社會急劇變遷的一百年,而應該把社會急劇變遷的短時段放到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較長時段中去加以考察,才能克服傳統研究侷限於一個較短時段的缺陷,使研究更具深度和力度。因此,我們突破了僅僅以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的社會變遷來考察轉型期的社會,而是提出了明清以來中國近世社會的概念,跳出近代史,又回歸近代史。如《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又如,對中國近代區域社會經濟的研究,其視野展拓到明清以來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從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鴉片戰爭以來江南地區社會經濟轉型的歷史延續性和階段性;再如中國近代下層社會的研究,從清初以來游民社會的形成人手,並進而研究鴉片戰爭以後游民社會組織的變化;至於民間會道門的研究,則追溯到更早的歷史時段。社會問題與社會變遷研究也是如此,關於毒品問題的研究一直追溯到鴉片流人中國之初始。關於知識分子的研究則下延至當今。即便就一個較短的特定時段而進行的具體研究,如《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捻軍起義史》等,也是把它們放在歷史流變的大框架中,在具體而細微的研究中為其作歷史定位。
  三、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研究相結合。傳統史學的研究侷限於社會上層,而將社會下層排斥於研究的範疇之外。社會下層是歷史的主體,也是社會史研究的重要方面。下層民眾在歷史長時段的基本狀況與社會大變動時的實態是怎樣的?他們是怎樣與社會發生相互作用的?這些研究對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關於下層民眾,諸如農民、市民、游民等階層,家庭、宗族、幫會、土匪、教門等下層社會組織乃至毒品、賣淫等社會問題,都與下層社會的變遷有著密切的關係;而知識分子、商人等群體既與社會下層有聯繫,又頻繁地在社會上層活動或直接居於社會上層,通過對於上述各個社會群體的研究,可以比較全面地揭示中國近代社會變遷的全貌,展現轉型期社會各類社會群體的分化、重組及其心態。
  四、注意史學理論與方法論的創新。轉型時期的社會研究,是一個具有跨學科特徵的綜合研究課題,我們在研究工作中嘗試引進新的理論與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把研究推向深入。如區域社會經濟的研究不是就經濟史談經濟史,而是以商人這一特定的社會群體作為研究切人點,從家族制度、商人組織、商業精神等方面探討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互動,使經濟活動變成活生生的人的活動。對於游民幫會的研究,我們也不是簡單地羅列幫會在各個時期的重要活動,而是既考慮到游民幫會的共性,又充分考慮到區域社會的特點對於各地幫會的特殊風貌的深刻影響。對於知識分子的研究,在把握近代思想發展的總脈絡的同時,更加注意知識分子的個性特點。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和方法的指導原則下,我們充分吸收並運用區域研究方法、社會學、政治學、譜牒學、心理學等等研究方法,使研究路子越走越寬,不斷創新。
  在長期的史學研究實踐基礎上,我們不僅注意史學方法的繼承和創新,而且注意培養嚴謹紮實的學風,從最基礎的史料工作做起。以商人作為切人點的區域社會經濟研究,以游民幫會、會道門作為切人點的下層社會研究以及毒品、賣淫等近代社會問題、知識分子的研究,都沒有現成的系統整理的史料,大量的工作都帶有原創性,需要從最基礎的史料工作做起。我們曾經編纂了《明清徽商資料選編》、《明清以來蘇州社會史碑刻集》等。每個專業方向的形成,幾乎都經歷了十幾年的積累,有的甚至是二、三代人的積累。我們的不少學術成果,已經為國內外學術界廣泛引用並受到歡迎。
  近年來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的同仁們辛勤耕耘,成果迭出,正在發揚並發展多年來我們形成的研究特色。為加強與國內外史學界的學術交流,我們在上海市教委和商務印書館的鼎力支持下,擬出版中國近代社會研究叢書,陸續推出同仁之研究成果。希望我們的成果能為史學園地添加幾分春色。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
一、辨「江南」
二、釋「士紳」
第二節 學術回顧
一、日本、韓國
二、美國、加拿大
三、中國(含香港、台灣地區)
四、問題與趨勢
第三節 文化權力——貫穿本文的概念與思路
一、文化權力的內涵
二、本書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江南士紳與明清專制皇權
第一節 明初政治風暴與江南士紳的沉寂
第二節 明代中後期的社會變遷與江南士紳文化權力的擴張
第三節 清初的嚴厲打擊與江南士紳的淪落
第四節 太平天國興起與江南士紳權力的全面高漲
第二章 江南士紳與社會基層組織
第一節 官方基層組織
一、從裡甲制到保甲制
二、糧長與糧區
三、都圖的衍變
第二節 半官方基層組織
一、鄉約與社學
二、社倉與義倉
第三節 民間基層組織
一、宗族與義莊
二、善會與善堂
三、會館、公所與商會
第四節 江南士紳與社會基層組織之關係
第三章 江南士紳的文化權力與社會保障功能
第一節 江南士紳文化權力的運作與維護
一、士紳階層內的文化互動
二、士紳階層外的文化互動
第二節 文化權力與江南士紳的社會保障功能
一、江南士紳與宗族保障
二、江南士紳與社區保障
第四章 江南士紳的家族遷徙與區域文化互動——以清代蘇州大阜潘氏為例
第一節 大阜潘氏由徽入蘇的土著化過程
第二節 潘氏家風對徽州文化的繼承
一、服膺宋儒的傳統
二、敬宗收族的傳統
三、樂善好施的傳統
四、務本求實的傳統
第三節 潘氏入蘇之後的家風衍變
一、儒賈迭相為用由業賈為主向業儒為主轉變
二、家風由「高風峻節」向「謹慎謙退」轉變
第四節 徽蘇兩地潘氏族人的交往與文化互動
一、潘氏蘇州族人的尋根意識及其宗族觀念的回輸
二、徽州族人與蘇州族人之聯繫及其對蘇州族人之倣傚
第五章 近代社會變遷中的江南士紳
第一節 同光之際江南士紳與社會秩序的重建
一、道咸以來江南社會秩序的破壞
二、江南社會秩序重建的主要內容
三、秩序重建之效果與評價
第二節 社會劇變中的民眾、士紳與國家——光緒二年江南系列謠言研究
一、謠言的產生、傳播及其內容的變化
二、謠言導致的社會恐慌與民教衝突
三、社會各界應對謠言的態度與措施
四、謠言產生的文化背景與社會環境分析
第三節 科舉之廢與江南士紳文化權力的喪失
一、科舉的弊端與西學的衝擊
二、1905年科舉之廢與江南士紳的蛻變
三、余論
主要參考文獻
後 記

 


我們接受以下的付款方式︰VISA、Mastercard、JCB 信用卡、PayPal、銀行轉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