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50強龍虎榜
2024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排名指南
最近十一年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幼稚園50強完整版榜單:
2024202320222021/202019201820172016201520142013
教育競爭力評比體系說明
校風評比體系說明
服务全球华人的中英文書籍網上書店
您的購物車是空的

博登湖畔話科研

  • 作者:陳筧 著
  • 出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08-01
  • 版次:1
  • 商品編號: 10984531

    頁數:344


HK$42.50 (速遞費用須知)
購買額滿HK$158免運費
免郵費優惠僅限香港、澳门、
台灣及中國大陸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對於科技新聞工作者來說,陳筧編著的《博登湖畔話科研》中作品所體現出的另一些特色,也值得學習和借鑑,比如:選題起點高,採訪對象影響大,權威性強;涉及學科前沿領域多,信息量大,時代感強;事實詳盡,描寫生動,現場感強;語言樸實,文字嚴謹、準確等等。一個科技新聞工作者要有所作為,有意識地在這些方面加強實踐是必要的。

目錄

作者簡介

一、專家訪談
諾貝爾獎得主和國際著名學者談科學研究和中國科學技術
博登湖畔話科研——訪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德國馬普學會固體材料所
馮克利青教授
期望中國科學家為科學事業做出更大貢獻——美國巴弗羅醫學基金會執行主席霍普特曼
基礎研究應得到政府和全社會的支持——訪1985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霍普特曼教授
附:霍普特曼教授給中國青年科學家的贈言
霍普特曼教授研究成果及巴弗羅醫學基金會筒介
我為獻身科學而自豪——訪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卡爾博士的夫人
忽視基礎研究是很危險的——訪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哈佛大學利普斯特姆教授
附:利普斯特姆教授給中國青年科學家的贈言
利普斯特姆教授主要學術成就簡介
發展科學也要有發展體育運動的精神——訪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
附:李政道教授在北大勺園的講話
漫談基礎研究與社會生產力的關係——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李遠哲教授一席談
中國科技進步很快,基礎研究需要投資——訪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德國馮克利青教授
台灣和大陸的學者應該互相幫助——訪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昊健雄博士
科學家之間應加強國際合作——訪歐洲共同體核測量研究所所長馬勒教授
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總方向是正確的——訪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駐京辦事處主任蘇邁德教授
中國在新技術革命中面臨的機會和挑戰——訪美籍華人學者張雯女士
中國在環境管理方面已取得顯著進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索恩韋克談中國環境問題
中國能否生存,要看科學技術的發展——美籍華人學者昊京生教授談中國的科技政策
同中國合作,我們注重長期效益——訪「亞洲化學、生物工程博覽會」總經理韋伯先生
堅持走科研、生產和銷售一體化的道路——訪美國先鋒良種公司駐京辦事處主任嚴盛添博士
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對科學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重大諮詢建議
科學家要積極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諮詢——化學部主任嚴東生就發揮學部作用答記者問
學部委員要在培養人才、多出成果和提供諮詢方面做出貢獻——著名科學家唐敖慶談學部委員的三個重要作用
學術帶頭人要在規模研究中發揮作用——訪浙江大學校長路甬祥
提高單產是發展糧食生產的關鍵——訪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王連錚
加強農業基礎研究是當務之急——訪著名科學家盧良恕
孫鴻烈等60多位人大代表和專家學者認為
應對全國資源與環境施行統一立法和管理
地質專家呼籲應建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防災體系
醫學專家們呼籲發展國產醫用加速器刻不容緩
「科學家談和平」座談會強調科學技術要服務於和平建設
地質水文專家們呼籲盡快採取對策,防止城市地面沉降
防治、控制城市地面沉降要全人類共同努力——訪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司副司長農開清
局部地區出現災情並非異常龍年不吉說法毫無根據——中央氣象台專家談1988年我國春季旱澇現象
研究所應大力開展國際技術開發——上海硅酸鹽所副所長奚同庚談出口創匯的體會

二、科星剪影
唐稚松和他的XYZ系統——記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唐稚松
敲開風景資源的大門——記建築專家汪之力古稀之年的追求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記中國管理科學研究會理事長駱茹敏研究員
發展科學才能振興中華——記「五四運動」參加者、著名生物學家貝時璋
我希望共同享受科學研究的快樂——記李遠哲博士第六次北京之行
傑出的學會管理者——記聯邦德國化學會秘書長弗裡奇博士
相信依靠下屬搞好科研管理——記美國布魯克海文實驗室主任薩米歐斯博士
我研究原子能是為了和平事業——記日本原子能學會副會長垣花秀武教授
把自己交給中國十年——記美籍華人學者、企業家張雯女士

三、域外采風
圖片集錦
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搖籃
芝加哥街頭的自動售報機
古老的英國牛津大學校園
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盛況
沐浴在夕陽下的海德堡大學及古城堡
原始的化學實驗器皿
研製原子彈的最初設備
第一張《紐約時報》
華盛頓國會圖書館珍藏的中文報紙
隨筆
林道城的科學家聚會
康斯坦茲之行
訪南花絮
為祖國乾杯!——記諾維薩特大學中國留學生1985年除夕聚會
它山之石
科研成果從象牙塔走向工業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轉讓透視
大學與企業的橋樑——瑞典林徹平大學技術轉讓中心
教學科研知識轉移——南斯拉夫諾維薩特大學推行三位一體教育體制
實驗室的技術員要能實現科學家的意圖——德國塞火陽博士談理科實驗員的培養
普及生物技術教育的先鋒——英國雷丁大學國家生物技術教育中心
美國力保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布什、杜卡斯基各抒己見
拾貝
美將「集體自殺」的倖存者——兩頭雌性巨頭鯨放歸大海
美科學家要求政府停止海灣戰爭,增加科研經費
美開發「光譜空穴」存儲新技術
美科學家首次測定鎄元素的性質
美國重視日本的科學技術進展
日本的科技資源不斷增長
東京七月飄雪花
英國「拯救牛津運動」取得巨大成績
英國普教為全球的平均水平
南斯拉夫大學的獎學金和助學金

四、科技廣角
基金
科學基金制在我國走上成功之路——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唐敖慶
科學基金促進農業科研繁榮
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達2669項
政策
中科院繼續推行所長任期目標責任制
中科院擇優支持白春禮研究小組
於得勝等人完成《科研機構法》立法研究報告
中科院為北京市努魯兒虎貧困山區制定科技扶貧規劃
科技政策要有連續性歷史問題要具體對待——從60萬元欠款說起
學子回歸慮
編制飽和,人員過剩,如何回國效力
這筆財富不能丟——應該關心廣大離退休科技人員
人才
中國數學可望率先趕上國際水平
婦女科技工作者成為中科院的一支生力軍
一種教育知識青年的好辦法
林蘭英等著名科學家為首都青年登台講科學
中科院科學家報告會在廣大學生中引起強烈反響
中科院系統科學所人少成果多
中科院物理所不拘一格選人才
北京大學重視穩定青年教師隊伍
我國數學教育師資匱乏引起教育部門重視
國家教委座談會強調理科教育也要面向社會
成果
第四次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審揭曉60個項目獲獎
中科院72項成果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
我國「七五」生物技術攻關取得重大進展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進入安裝調試階段
中科院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專家論證
軟科學成果「大慶油田開發與地面工程規劃方案優選」在全國油田推廣
科學家揭示了廣西泥盆紀郁江期腕足動物群真實面貌
新疆發現亞洲最大的蜥腳類孔龍化石內蒙古出土成群死亡的幼年甲龍化石
我國化學數據庫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作用
中國核燃料循環和後處理技術經濟安全可靠
我國用銦標記單抗診斷癌症獲得成功
我國開發成功洗衣機專用改性聚丙烯工程塑料
市場
中科院大力促進生物技術成果商品化
我國第一個基因工程藥物投產
北京聯想集團創辦走向世界的計算機產業
天津治理城市污水走在全國前列
中科院東方公司三年創匯1560萬美元
中科院高技術產品步入國際市場——第64屆廣州秋季交易會東方公司展品巡禮
外向型科技產品也要受市場規律的制約和檢驗——1988廣州秋季交易會中科院參展產品綜述
以煤代油在工業鍋爐上成為可能——中科院、北京印染廠「水煤漿技術研究」鑑定會側記

五、國際長廊
科技新聞界一瞥
美國著名科學記者麥克亨尼先生談科技新聞
美國興起環境新聞熱
英國今日的《新科學家》
《紐約時報》記者布朗先生談美國科技新聞
《法蘭克福匯報》注重科技新聞的通俗化
德國馬普學會新聞處與化學會《化學週報》
科學家與科技新聞工作者的聯繫在國際會議上受到重視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設立科技新聞研究項目
國際科技新聞工作者協會(ISWA)
知名研究機構、研究計劃
德國化學會
奧地利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
世界最大的民間科研所——美國海洋研究所
面向發展中國家的環境信息機構——記美國庫利奇環境領導中心
盧布爾雅那國際化學研究中心
歐洲的「尤里卡」計劃
牛津大學新組建的物理系
牛津大學人類基因庫
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和館藏

六、英文報導
(美國地質學家認為世界天然氣儲量要比估計的高)
(美國密蘇里大學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獲國家科學基金會巨額資助)
(美國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激光器可用於核聚變)
(美國研究人員採用新技術揭開古花瓶的面紗)
(俄羅斯科學家處境窘迫)
(美國科學家初步弄清某些昆蟲與植物相互交流的機理)
(美國營養學家發現過量服用維生素可導致疾病或死亡)
(美國科學家對老年痴呆症的病因有新說)
後記 把握時代的脈搏

 


我們接受以下的付款方式︰VISA、Mastercard、JCB 信用卡、PayPal、銀行轉帳。